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痴于教研 戮力前行——“黑大脊梁”专访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乔榛教授
2017-06-06 14:29 卢燕芳 宁超  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点击: )


周日清晨的汇文楼空旷而安静,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门边几个并排的大书架上摆放着整齐而又繁杂的经济学著作,办公桌上放着被翻的有些破旧的资料文献, 乔榛教授埋身其间,正在整理科研项目有关资料。

执着科研 硕果累累

乔榛,男,1964 年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 项;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 项;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 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基金项目等8 项,出版学术著作5 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 多篇。

在乔榛教授的桌子上,一本掉了书皮的《资本论》平摊着,泛黄的书页上满是彩笔的下划线和注解。也许是经常翻阅的缘故,纸张已变得轻薄而脆,部分铅字印刷也有些模糊。他轻轻地抚摸着书页,眼中的爱惜之情满溢眼眶。这样一部晦涩又厚重的经济学著作,他却早已翻阅数遍,对其原理烂熟于心。而类似《资本论》这样的“大块头”,翻开他的书柜还有很多很多……

坚持不懈 固守本心

乔榛教授累累硕果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提起科研之路的艰辛,乔榛教授感慨良多。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2005年开始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他连续申请了九年,经历了许多挫折与考验,最终成功获批。即使有时面对挫折与考验,他却从不忘初心,专注科研,埋首于卷帙浩繁中。

“当我刚得知项目审批下来的时候,兴奋的不得了!”乔榛教授说道。这段经历,让他有了新的感悟: 无论做什么课题的研究,最首要的是坚持。其次,坚持不一定会有收获,课题研究要与现实紧密结合。最后, 科研要有创新的角度,不能墨守成规。他的科研理念, 便在这一次次地经验与实践中不断更新,升华。他的科研精神,在每个独自耕耘的日子里熠熠发亮。

甘于付出 苦心钻研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搞科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乔榛教授表示,想保证上课时的质量,对学生完全负责,课前充足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意味着要有大把的时间拿来做教育工作,而做科研项目就只能在教学之余进行。“办公室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乔榛教授笑着说,对于既做到认真教学又能坚持做科研活动,他的秘籍就是久处办公室。

经济学与国际接轨,研究经济学需要有全球视野, 对数理、计量、数据方面有一定的分析统计能力,而文科出身的他,自认为数理底子较为薄弱。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也为了科研著作,他挤出休息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身科研,在外人看来,即使是节假日他也很少回家,风雨无阻地去往办公室看书学习。在他眼中,“搞科研,并非一朝一夕能发展提升的,一定要日积月累地积攒知识。”对他而言,科研早已不是工作需求,而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初踏入经济学研究这一领域,源于乔榛教授对经济学的热爱,对经济学科研著作的浓郁兴趣。“科研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方向领域,专业的选择。若是与社会领域不紧密结合,很难会有好的结果。受到挫折时,不急功近利。收获成果时, 再接再厉,以更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科研,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住自己的科研事业,甘于付出,苦心钻研。”

传道授业 良师益友

“乔老师和其他老师最大的不同就是讲课的时候不用看教材,”他的学生们说,“他有一本自己整理的笔记,里面不仅仅有理论上的知识,还有他给我们拓展的实用知识,讲课时引经据典,联系现实,每次听完课我们都获益匪浅”。

乔榛老师对待学生非常有耐心,对于班里的两个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老师总是给予额外的关心与照顾。老师担心他们因为语言交流的问题而跟不上他的思路,就放慢讲课的语速,在遇到生僻术语的时候给学生留出查字典的时间,并且尽量在写板书的时候做到不连笔,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当学生们有课业上的困惑时,乔榛教授都会悉心解答,对于传授学问竭尽全力,毫无保留。

为了与青年学生更好的沟通,他主动接受智能化, 积极学习网络知识,看公开课。一方面,吸取国际顶级学校的教学经验,接受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充实自己。另一方面,转化自身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习总书记提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使政治经济学迎来发展的春天,需要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学者投身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也需要在大学生中燃起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情,”乔榛教授的眼中充满着对这一学科的热爱。

坚守信念,铸就成果百余;坚守信念,培养桃李万千。乔榛教授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一个资深学者的学术追求,向我们传递了不忘初心的真谛。未来,乔榛教授也将与黑龙江大学众多躬身力行、积极进取、默默奉献的前辈同行们一起为学校的明天而奋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