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简单的装束不失于干练,半长的头发勾勒出年轻的脸庞。与这位来自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年轻老师对话,给人一种严谨感,随着交流的深入,一个不一样的她便展示在我们面前,正如一幅淡雅相宜的水墨画,精致、精彩。

不做严肃的老师
于文沛老师常说自己喜欢与学生们交朋友,她总是能发现每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她相信只要老师真心付出,学生也能给予最温暖的回应。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在课下和同学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沟通,让他们主动意识到学习的意义。通过于老师积极的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于老师说,“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接受我、喜欢我,他们才会喜欢我的课。”
于老师最想告诉学生们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也许这里充满了学业上的压力,抑或这里有人际交往上的烦恼,但是步入社会后,学生们会明白,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甚至连发生的一些摩擦都能成为难忘的回忆。”于老师有时候会和学生们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谈谈以后的生活。对待学生,于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除了在学业上为他们提供帮助,有许多学生在生活甚至情感等方面存在问题与困惑也会与她沟通。
“对于学生与工作,你对他们抱有什么期待,看中什么,你日后就能收获到什么。”这是于老师在一本书里看到的一段话。她对于学生的期盼很简单,就是希望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一个善良、诚实、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同时他们也要快乐,这也是于老师从学生们身上所收获的东西。
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3200多个学时的教学,11年的从教生涯,让于老师对教师这个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她自小受到家庭笔墨氛围的熏陶,对教师这一行业有着良好的印象与无限的憧憬。在教学方面,于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教学方法。除了认真备课外,她也会在课前找齐课本外的相应资料来试讲。在上课时,通过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这对于需要英语基础又要把英语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课堂情境的设置,她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枯燥单调的法学案例讲的生动又有趣,调节课堂的气氛,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于老师上课很轻松活跃,在这种气氛下理解的知识也全面。”于老师的学生任冠仪说道。于老师会结合国际上的知名案例讲授书本上的知识点,同学们都很喜欢于老师的教学风格,轻松、舒服。主教双语课程的她平时也会看一些类似《福尔摩斯》、《神探夏洛克》等与破案有关的剧。她会将电影、电视剧中与美国庭审有关的有意思的小片段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课上体会到更多的乐趣。“用新颖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是最好不过的。”
于老师在课堂上会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同时她也要求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除了要课前预习知识点、熟记单词、课下复习之外,她在传统的双语教学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创新,比如给学生们英文演讲的机会,锻炼学生们的英文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双语知识。
双语教学不能脱离实际
于老师目前教授我校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本科生,除了教学院的专业课程外,在法学院也有选修课。于老师在本科时主修中文专业,受兴趣与家庭的影响,研究生时期她改为攻读欧洲法律专业,博士时期她选择学习刑法,把刑法和欧洲法结合起来是她目前科研的主攻方向。《论日本的死刑制度》、《俄罗斯有组织犯罪及其合法化路径论析》等学术论文是她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优秀成果。
于老师除了撰写《高校双语教学课堂组织策略》等教学研究论文之外,她还参与了《高校双语教学方法论》、《中外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她将自己上课的感受作为撰写论文的一种理论基础,将学术文章运用到实践与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受益。“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打下基础就尤为重要。”于老师认为,外语是辅助学习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学习没有捷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于老师说,学生们的学习是从易到难的一个过程,双语课程不光要提升专业知识,还要提升英语能力,两方面要相辅相成。她还会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们的英语程度与专业课掌握情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设定具体的方法去一点点提升他们,让学生们跟上自己的步伐。
在日常的生活中,于老师喜欢通过看美剧来练习发音与词语用法,并且积极参加我校组织的教师培训班和双语教学培训班。出国奠定的踏实的英语基础和日常的积累助力了她的双语教学,持续的锻炼与努力是她在双语教学与研究上不懈的动力。
对学生,她爱护有加;对教学,她坚持探索;对生活,她顺其自然。“我的生活态度就是顺其自然,开心就好,珍惜每一天。”于老师简单自然中带着对生活的执着,工作中的勤恳认真是她别样的魅力。她是学生眼中的“知心姐姐”,是生活中有淡然之姿的精致女子,更是一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