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访东语学院郑宇超老师
2016-06-27 15:07 陶航 关薇  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点击: )

她潜心钻研日语20年,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她专注教书育人十余载,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她是学生们眼中严厉苛刻的老师,更是温柔可亲的良师益友;她是大胆、有魄力的教学改革先驱者,也是果断、有创意的日语教学领军人。在结束了早上一、二节的教学课程之后,已怀有七个月身孕的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外语人的责任与担当

郑宇超老师于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日语系,在我校东语学院日语系任教至今,为副教授、日语系主任,主要讲授一、二年级的日语精读课,是省级精品课《基础日语》的主讲教师,参加《日语词汇记忆法探究》等省级、校级教改、科研项目7项,主编高教社教材《实用日语》等8本。多次获得教学评估优秀A,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奖及黑龙江大学首届、第二届教学示范奖。

面对自己的教学殊荣,郑宇超老师只是淡然一笑,她说:“每一个外语人都好像是一条纽带,一端是中国,一端是世界。”对于现如今学习外语的青年学子来讲,学好外语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国家负责。外语青年担任的是中外交流沟通的媒介,他的才学与个人修养也决定了他将展示出一个什么样子的中国,他将带回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因此她平时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首先是要学好专业的语言,打牢基础。同时,鼓励学生们多维度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多参加活动,使得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有一些日语专业的同学担心日本的经济和它与中国的关系是否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郑老师认为世界局势与国家的发展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她希望同学们通过一门语言去看一个国家,在国家的文化上学习语言。走进日本文化,会发现动漫、樱花、和服的魅力,收听日本广播电台、观看日本电视新闻、阅读日语原版书籍,通过钻研其遣词造句、研究它的语言韵律体会到语言的优美。而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还能透过语言观察到该国的历史人文和它的国民性、社会性,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归于内心,行于实践,将美好带给他人,将温暖传向世界。

外语学习的脚踏实地

郑宇超老师说,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个人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输入”与“输出”的重复,所谓“输入”就是上课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同学们课外拓展的文化点滴,而所谓“输出”就是同学们自己的反馈,这包括对基础语言的把握、表达文化的方式习惯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即能说一门地道的语言。

郑老师用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们脚踏实地的学习。郑老师是被保送到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系的,她回忆道:“学习语言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我发现很多人在上了大学以后都不像以前一样努力了,我也没有想很多,还是像以前一样好好的学习着,就是感觉一直在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脚踏实地的学习就会有收获。”通过大学四年的认真与努力,郑老师考上了吉林大学日语系的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黑大教授日语专业。

为保证学生们的课堂听课效率,郑老师自己做了每个同学的名签,上课的时候抽签提问,由于每个人都随时可能被抽到,同学们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独立思考的意识,郑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了“课前表达”的形式,学生们运用自己掌握的词汇向大家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老师会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与指导,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永远充满爱与希望

翻看郑宇超老师的朋友圈,就会知道她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转发一些与教育和社会现实有关的文章、陪孩子郊游、为家人做爱心早餐。无论是对待学生、自己热爱的工作、爱人和孩子,她都付出自己的爱。

郑老师很关心学生,同学发一条牙疼的朋友圈,郑老师都会很担心的评论,建议同学去医院检查;学生面试失利,她会在朋友圈下面评论结果不重要,在其中的收获才是最珍贵的;老师给学生们发微信消息的时候总会在12点10分以后,不影响他们上课。郑老师总是在安慰、鼓励、支持着她的学生们,如春风、如细雨般给予学生们温暖与感动。

郑老师就像是学生们成长路上的灯塔,2014级日语二班的赵越同学说:“在纠结出国还是考研的时候,郑老师一一帮我分析了出国、考研、就业的利弊,还帮我联系了有经验的学姐,郑老师和我说的话现在依然记得,真的给了迷茫的我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这就是郑宇超老师,她人如其名,拥有与众不同的超凡魅力,以非同寻常的教学方法传播知识,以春风化雨之态谆谆教导;她又不似其名,她不像她的名字一样严肃刚毅,反而温柔可敬、和蔼可亲,她以微笑面对学生,以热情教授日语,她拥有爱、拥有希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