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明真诚之初心,亮桃李之前程——访电子工程学院刘明亮老师
2016-06-27 15:02 杜寒三 王旭晶  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点击: )

“他是我大学里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亮亮老师太平易近人了,真想一直上他的课。”一提起刘明亮老师,他的学生就格外兴奋。记者采访刘明亮老师恰逢假日,刘老师还在实验楼里忙碌着,“家里没事,就在学校。”捧着刘老师递过来的沏好的热茶,看着他拿出记者先前发给他的采访提纲,我们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

教学相长,以真诚换取真心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虽然就读非师范类的专业,但刘老师坦言,在师范大学的这四年,耳濡目染,大“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对他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影响巨大。“我是2002年7月5日下午成为一名教师的”,整整14年过后,刘老师仍清楚地记得加入教师队伍的时间。

初为人师,年龄与学生相差无几,心中难免忐忑。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有可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最开始的时候,刘老师备一堂课要花两天时间。每节课前,要听6、7位老教师的课。

天道酬勤,面对荣誉,刘老师谦虚地将其归结于自己的学生,“没有我的学生,我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教学相长,我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至今,刘老师仍保存着13年前学生们留给他的纸条,上面应他的要求写着对教学的意见,“最初,我将上面的建议与自身相对照,不断改进。到现在,已经成了师生情谊的回忆。”

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是刘老师为师的准则。2003级的一名学生,6年都没有拿到毕业证。刘老师积极开导这名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性和毕业的紧迫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最终这名学生顺利毕业。后来他给刘老师发来了长长的感谢短信,刘老师至今仍能说出这条短信的内容。

刘老师的真诚付出,也换得了学生的真心相待。“刘老师的课太受欢迎了,出勤率特别高,大家到的也特别早。下午的课,同学们中午就来占座,还有很多旁听的同学。”2014级的李璐同学说道。刘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带劲。正如刘老师所说,他不想让学生在他的课上感到紧张。

潜心科研,持之以恒促教学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应该不断增加。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前进,才能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刘明亮老师如此定位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为了“面粉麸星检测及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项目,在实验室待到晚上10点是家常便饭,该项目最终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为了完成《Apply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nd entropy to diagnosecircuit breaker faults》的论文,长年累月地跟踪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为申请九项专利,一次次对实验方案进行细微调整……只有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才能更有兴趣。蓝色发光二极管、功率因数的补偿与提高等一个个科研热点问题被刘老师引入课堂,引发学生对前沿科技的关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刘明亮老师既是科研达人,又是教学能手。参与多项国家、省、市项目,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荣获黑龙江省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黑龙江大学第二届“教学新秀奖”一等奖……“我每教一届学生,自己的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刘老师直言,教学、科研、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循环关系。教学相长、科教相促,每一个环节都是自我修炼、自我飞跃的过程。

亦师亦友,师生情谊永回首

刘明亮老师与每一届学生都保持着朋友般的关系。每一届学生,不论是在读,还是已经毕业,很多同学都会把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刘老师分享。他至今仍保留着每一位学生发给他的短信,“能收到这些学生发来的短信,我就很满足了,觉得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从2009年开始,刘老师坚持给每一届毕业生写一篇长文,不仅仅是给学生的毕业礼物,还是四年师生情谊的回忆。2010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杜长斌回忆道:“当年毕业时看到老师为我们写的文章,很多事情又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想回去再上一堂老师的课,但又回不去了。”

“四年同窗终生友。多少事,自难忘。千里之外,电话诉衷肠。再次相逢不容易,好儿郎,四处闯。”

每经历一届学生,也在经历一次告别。杜长斌本科毕业已经6年了,仍对很多事记忆犹新,“我们那届有个同学,每堂课都会给刘老师带瓶水。当年老师结婚的时候,我们非要参加老师的婚礼,最后老师请我们在办公室吃结婚蛋糕。”学生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对刘明亮教学和师品的肯定。那些已经毕业、工作了的学生,仍会把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刘老师,“刘哥,这个知识点你要给学弟学妹们讲得详细些,我们工作中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当年刘老师倾力帮助学生,现在学生们助力刘老师的教学。

“真诚换真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目标,力争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刘老师对自己从教经历的总结与对未来教学的寄语。“真诚”,是采访中刘明亮老师提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离开实验楼时,刘老师坚持把记者送到门口。两个学生正等着他,刘老师爽朗地笑着招呼他们,那笑声亲切温暖,如春风般融入了室外的花香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