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与李然面对面
2005-06-05 08:06   审核人:   (点击: )

李然,“谁将解说2008年北京奥运”银奖和“最具访谈能力”奖得主。一个27岁的追梦青年,一个平凡的新闻教师,用生命执着坚韧演绎梦想的激情澎湃。

与李然面对面

5月25日晚6点,1号楼模拟法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访谈——“与李然面对面”。所有现场的同学都作为主访者,与李然老师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朱志勇老师担任了本次访谈的嘉宾主持。现场被布置得别具一格,两张黑色真皮沙发,中间茶几上一篮鲜花娇艳可人——家一样的感觉,给人放松、舒适的感觉。

就在这家一般感觉的氛围里,大家走进了李然老师的内心世界。

我的大学:黑大给了我许多光荣与梦想,我感谢黑大

1997年,李然走进了黑大校门,大一时进入广播站,开始创办体育档节目,参加过朝阳杯辩论赛等活动。回忆起大学时光,他坦言更多的日子是极平淡的:上课、泡图书馆,但这也是最为宝贵的。大学期间,他养成了学习的习惯,爱上了阅读和写作。“我在这里获得了我想要的一切,知识,素养,做人等等。对此,我深怀感恩。”他还希望每一名黑大人在离开的时候,留下四个字——我爱黑大。说到这里的时候,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讲台生涯:做事前先做人

2001年毕业时,由于各方面出色,李然顺利留校成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一名老师。教课第一年,他的课就被评为A级课程。教学中,他一直用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学生,而不是说教去管制学生,他也成为了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去年夏天,他教了一个年级的电视采访课,最后交论文的时候,一个同学在论文里夹了张纸条:“感谢李然老师陪我们度过了2004年夏天。”简单的一句,让李然感动了很久,他说:“其实,站在讲台上比站在舞台上更让人有成就感。”

参赛经历:一个人想做什么,必须敢于尝试

李然今天的成功源于最初参加“谁将解说北京奥运”的尝试,更源于比赛在中敢于挑战自我,激发潜能的尝试。最令他难忘的是12进8时,山西太原的比赛经历。到达太原后,大赛组委会把选手的手机、钱包都收了上去,要求选手们在17个小时之内自己想办法回到北京。在尝试拦车失败后,他开始想办法赚钱,但到肯德基播音没有健康证,写广告文案没有经验,卖报纸又无法在短时间内筹到钱……最终,他争取到了为《山西青年报》写稿子的机会。当一篇构思精巧,视角独特的《山西人看奥运》放在《山西青年报》主编的办公桌上时,李然成功地拿到了回北京的路费。胡适先生曾说:“自古成功在尝试”,我想,用在李然身上再合适不过。

访谈最后,李然老师应大家的要求,为大家解说了一段足球比赛,他那激情四溢的解说令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折服,模拟法庭又响起了热烈热持久的掌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