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踏实严谨并能够潜心钻研的人,有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对学术上的独特见解;他是一个敢于探索又善于发掘未知的人,对自己从未涉及的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责任心强又甘于奉献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永远尽职尽责;他更是一个善于规划未来且勤于思考的人,总能够将自己的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他就是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2004级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原校学生会主席、“芙蓉学子”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侯宇翔。
我和阿拉伯语有着偶然的缘分
2004年高考之后,侯宇翔被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录取,成为了黑龙江大学招收的第一批阿拉伯语本科生。在他看来,“我和阿拉伯语有着偶然的缘分”。
入学后,他发现,语言学习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轻松,尤其是阿拉伯语这门自己从未接触到的零基础的语言。发音的困难、书写的困难,加之自己对阿拉伯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摆在他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但踏实、严谨的他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侯宇翔说:“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在听、说、读、写、译这五个环节上取得较大的进展。学习阿拉伯语要建立长效机制,既要了解其宗教及文化背景,又要学会联想记忆单词并通过派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对阿拉伯语言文化的了解渐渐地在脑海中形成了网状联系,侯宇翔对阿拉伯语的学习变得豁然开朗。
我们要敢于尝试自己未知的领域
在对阿拉伯语进行基础性学习的同时,侯宇翔又比别人早一步开始了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探索。2005年,侯宇翔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创业教育学院的帮助下开始了关于《阿拉伯书法初探》的理论课题研究。2006年,他所撰写的关于阿拉伯文学的论文《“正午前的白昼”——伊斯兰早期演讲的特征与社会功用》被国家级刊物刊登发表。
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也使侯宇翔加深了对探索和发掘的认识。侯宇翔说过:“我们要敢于尝试自己未知的领域。”2004年11月,刚入学的侯宇翔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校有线广播台,成为一名校园广播主持人。不久后,他又作为黑龙江大学的代表参加“在哈高校辩论邀请赛”,并同队友默契配合摘取桂冠,同时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2005年,他带领年轻的东语学院辩论队获得黑龙江大学“朝阳杯”辩论赛的亚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大三时,侯宇翔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在此后的一年里,他带领校学生会逐渐完善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活动体制,让校学生会的整体形象在广大同学的心中提升了一个高度。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他探索和发掘的成果。
我知道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侯宇翔是一个善于合理规划生活的人,他坚信:“即使有再多的活动也不会影响到我的学习,因为我知道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正因如此,所以即便面对“一团麻”,他也能厘清主次,有条不紊。“学习累了就去参加些活动,既锻炼了自己,又放松了心情”,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使他成为了时间的“当家人”。
现在已经大四的侯宇翔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急着去找工作,而是在考虑自己的继续求学之路。“可能自己更适合作研究吧,我喜欢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尤其是研究阿拉伯文化,我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自己的追求”,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想法。其实,在别人看来,无论在专业成绩还是在个人素质方面,侯宇翔都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社会中必将有一番成就。但他还是谦虚地说:“我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读研会使我更充实,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将来任用我的人负责。”
采访的最后,侯宇翔送给了我们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标准应该具备两个条件,既能韬光养晦又能厚积薄发,如果做到了这两点,那你一定是一个不断走向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