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三种角色成就一个理想——访信息管理学院学生宗诚
2008-04-15 15:33   审核人:   (点击: )

2001年秋天,哈尔滨女孩宗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是谁也猜不到,她的心中隐藏着一丝遗憾,原来,她与梦想的法律专业失之交臂。但向来乐天的宗诚并未因此沮丧,她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角色,并开始编织美丽的大学梦。

角色一:学生集体的领军者

由于在大学之前有着丰富的学生干部经历,宗诚入学后就被任命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对于这份职责,宗诚的态度是欣然和坦然,“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也许是父母对我自幼的教导让我沿袭了勤劳和坚韧的性格,更让我有了强烈的责任感”。

在团支书的岗位上,宗诚努力地工作着。为了展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她挖空心思,承办主题团活;为了增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她跑前跑后,组织外出野游;为了增加同学们的社会经验,她多方联系,促成社会实践。最让宗诚记忆犹新的要数大三那年由她牵头承办的“三个代表,时代之光”主题团活。当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班级望而却步,可宗诚毅然地承担了这项任务,因为她信任自己,更信任自己的集体。宗诚把同学们发动起来,探讨剧情、研究台词、设计场景、集体排练……最终,那次团活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宗诚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2005年,她所在的团支部获得了“黑龙江大学优秀团支部”的光荣称号。

角色之二:两翼齐飞的学习者

繁忙的学生工作没有成为宗诚学习的绊脚石。宗诚认为:“忙碌的工作使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也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更让我理解了坚持的意义,这些都为我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在四年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5年宗诚以综合排名第一的骄人成绩被保送为我校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研究生。从2001年到2008年,在本科及研究生学习的七年中,宗诚共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三次、三等奖学金两次,并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早在2002年,宗诚就开始了法学第二学位的学习,这圆了她多年的梦想,也为她日后从事交叉学科的科研奠定了基础。2004年4月,还是本科生的宗诚就在《情报资料工作》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信息法学学科体系构建刍议》。收获的喜悦让宗诚对信息法学这门将自己的理想和专业结合起来的学科产生了更深的思考:“法律应该成为约束不良信息,净化信息社会的得力工具”。

角色之三:科研领域的跋涉者

2005年,宗诚的本科毕业论文《电子政务及作为核心问题的电子政务法律框架探析》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谈起那次论文创作,她不无感慨地说:“有人为毕业写论文,有人为科研做论文,我选择了后者,因而就要倾全力做到最好。”在将近一年的论文创作中,宗诚真正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我要搜集哈尔滨几个图书馆的实体资料和互联网的大量虚拟资料,之后还要进行筛选,心理和体力都受到了很大的考验。但我一直记着马海群老师的话,‘科研,任重而道远’,它催促我永不言败。”

七年中,宗诚共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篇,参编学术论著1部,主持黑龙江省研究生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几年的科研经历使宗诚更加成熟和睿智。2004至2005年间,她先后到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网实习信息采集和组织工作。实践让宗诚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独特的心得:“做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沉下心来,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这也可以看做是对宗诚大学时代的最好诠释。即将毕业的宗诚面对今后的生活显得平静而坚定,她有着一个最大的理想:“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学术观点能成为推动信息法学发展的催化剂,进而为带动整个信息社会的进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