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岁岁愿效熠熠生辉之烛,时时甘当默默领路之人——访电子工程学院朱勇老师
2011-03-25 14:39   审核人:   (点击: )

务实而创意频现的课堂设计,独特且彰显深邃的专业思考,亲和却不失威严的教师特质——以上,是对朱勇老师业务形象的生动勾画,也是他本人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

自毕业留校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朱勇,作为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先后被评为学校第四届、第五届中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2009年均为校先进工作者,2003-2009年四次获得黑龙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2年至今教学评估均为A级;曾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奖3项;现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青年基金1项,以主要成员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的项目3项;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论文8篇;主编教材3部,申请6项发明专利。

一份肯定,一份荣誉,一份责任,一份热爱。朱勇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笃笃真情,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在升华中实现价值。

心有学生 积极与学生沟通联系

坐在记者面前的朱勇老师,仿佛天生裹挟着阳光的气息和温暖的气质。他总是面带微笑地倾听提问,耐心细致地加以解答,不时闪出的睿智与幽默化作妙语如珠,让人心生敬佩。联想到他在学生中的“高人气”,记者不禁在心中感叹,如此一位博学敏锐、谦逊随和、充满朝气的老师,怎能不得到年轻人的尊重和爱戴!

当记者把自己的感受告知朱老师,他笑了。“教师的职业要求的确需要我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完善修养、品格等各个方面。但是,面对学生,我个人认为,心有学生,注重沟通才是王道”。朱勇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沟通”贯穿在他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里。多年来,他坚持每堂课都要提前一阵子来到教室,在学生的课桌前转几圈,和大家说说话。“话题其实很简单、轻松,前一天的球赛,最近的新闻,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哪怕只是聊聊天气……”朱勇认为,这种课堂外的交流在不经意间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师生关系恰恰就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用尊重赢得尊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朱勇的教学座右铭。因此,他的课堂个性突出,活力洋溢,他提倡通过学生自学、自问、小组交流、组际讨论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他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才能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升。

夯实基础 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采访前就听很多同学说,朱勇老师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方法上有“独门秘籍”,只要得到他的指点,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当记者忙不迭地请教时,朱老师再度微笑了,“不是什么秘籍,只是朴素忠告——四个字,夯实基础”。他说,学知识,基础最重要,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稳稳当当地前进。“理工科的学习不能拘于表面,要着力去挖掘知识更深层次的内涵,继而看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朱勇常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强调,看问题要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将整个知识结构牢牢记入大脑。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是朱勇老师看重的。多年的专业教学和科研经验让他深刻认识到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朱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科技创新等活动,而每当有学生报名参加各类各级的专业竞赛时,他总要专门抽出时间,给学生吃小灶,帮他们做准备。朱勇坚信,“在学习中注重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并获得对理论知识更为深刻的理解,二者相互促进,才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朱勇的积极促成下,2007年10月,电子工程学院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学生兴趣需要,成立了通信专业开放实验室。几年来,以实验室为依托和平台,朱勇带领学生们多次参加并完成院级、校级立项,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更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2008年10月,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扩大涵盖范围,成立项目研发实验室,“如果说,成立实验室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实践的平台,那么,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我们越发坚信,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拓展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将达到明确就业方向,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积极竞赛 树立品牌黑大

谈到学科竞赛,朱老师感触颇深。他向记者讲述了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竞赛的经历。

2009年1月,朱勇带领他所辅导的学生尹良、李帛瑶、王郑涵、侯卜元,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美新杯全国MEMS传感器应用技术大赛。因为是初次亮相,对手又是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强势团队,外界对黑龙江大学这支队伍能否脱颖而出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连队员们的实力也遭到了先入为主的质疑。那一刻,朱勇深深意识到一所学校的品牌力量是多么重要。他告诫自己的学生,虽然黑大在理工学科上起步较晚,但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曾经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更要相信自己在参赛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实力。

赛中,朱老师时刻把无私的关爱、理解和包容投注到学生身上,积极帮助他们调整状态,设计比赛策略。正如朱勇所说的,事实胜于雄辩,实力说明一切,最终黑龙江大学在比赛中战胜了众多强队,取得了一个全国二等奖、一个全国三等奖和最佳组织奖的优异成绩。

在随后举办的一系列赛事中,朱勇和他的学生们坚定信念,发挥优长,状态越来越好,每次都收获了丰盛战果。09年7月的首届微纳米应用技术国际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暨第三届美新杯中国传感器应用大赛中,黑大代表队荣获一个特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以及最佳参赛队员、最佳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在同年8月举办的富士通微电子杯MB95200系列MCU竞赛初赛中,我校选手在全国150多个队伍中入围7队,且全部获奖……从此,在电子信息领域也有黑大的一席之地,令传统名校刮目相看。

“能交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能给我们的学校实实在在做点贡献”,这是朱勇心底最朴素和热切的愿望,也是他十余年教学、科研生涯中持之以恒坚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扎根一线,博学求知,播撒智慧,桃李芬芳——正是在这样的坚守里,朱勇用奉献和信念赋予了时光更厚重、隽永的意义,也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