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2010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高年级组一等奖获得者是——来自黑龙江大学的王朔!”11月7日晚八时,北京外国语大学音乐厅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当主持人揭晓了最终的悬念,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人们毫不吝惜地将赞美与喝彩送给当之无愧的冠军。王朔与队友、同是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的刘笑莹、王丹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两位同学分获此次大赛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三等奖!三位优秀的黑大学子凭借深厚的俄语语言文化功底、娴熟的口语技能、出色的临场发挥,力克群雄,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并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黑龙江大学俄语教学在全国高校的龙头地位。

喜讯传来,向来沉稳、淡定的俄院学生互相击掌,有的甚至喜极而泣,就像自己手捧奖杯一样,发自内心地向代表我校参赛的三名同学表示祝贺。而此时,身在北京的三位同学却表现得异常平静,在她们看来,一次获奖的经历并不是学习的终结,脚下的路还很长。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恭喜你们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采访开始前,当记者向我们的主人公——王朔、刘笑莹和王丹表示祝贺时,三个人的回答竟是惊人的一致:“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俄语实践的第一堂课上,黄东晶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具有‘侠义精神’。”年纪最小的王丹解释说,俄语学习是在交流的基础上共同进步,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叮嘱同学们始终抱守“合作”的精神和态度。她将自己所有成绩的取得首先归功于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王朔和刘笑莹说,自信还来自于同学的支持。“毕竟名额有限,许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强的同学无缘大赛。”王朔说,未能参赛的同学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从踏进赛场的那一刻起,她代表的就不再是个人,而是全体同学。“忘不了出发那天,班级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前来送行。每一个拥抱、每一句鼓励,都是我们在赛场上拼搏到底的动力!”那段感人至深的“十里相送”,让三个人至今记忆犹新。

尽管之前有过参赛经历,但如此高水平的全国性大赛对三位同学来还是第一次,紧张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去北京的火车上,她们还在一遍遍认真准备着……看出了大家的紧张,带队老师黄东晶选择默默的支持和陪伴。“黄妈妈整夜没合眼,同我们一起备战。”经历过那漫长的夜晚,“黄妈妈”这个称呼显得格外亲切和自然。
来到北京后,学院党委书记孙勇第一时间承担起后勤保障工作。“孙书记细心极了,为了让我们能够安心比赛,他简直就成了一个大家长,真是操碎了心……”“每次走上赛场前,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寻找孙书记、黄老师的身影,看到了,心里就踏实了。”刘笑莹说,尽管身处高手如林的全国大赛,但这份踏实一直陪伴着三个人。
那一刻,荣耀黑大
第一次参观鸟巢、水立方,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走进北京的各大学府……此次首都之行,给予了三位同学太多的第一次,而最令王朔难忘的是第一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当面对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的采访话筒,最初她紧张得有点语无伦次,但当“我来自黑龙江大学”这几个字脱口而出时,仿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让她一下子就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刘笑莹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根据赛制规定,笔试、命题演讲和评委随机提问环节中,是不能显示选手所在高校的。而在最终的国情问答环节中,当其他参赛者得知有3名黑龙江大学的选手入围总决赛时,都不约而同地投来羡慕的目光。“那一刻,我们以身为黑大人而感到骄傲。”
比赛结果揭晓后,三个女孩喜极而泣,她们表示,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属于黑龙江大学的荣誉。笑莹说,许多选手赛后主动找到她们互留联系方式,期待今后“在俄语学习上经常交流,互通有无”,有的同学还表达了未来希望到黑大继续进修俄语的迫切愿望。“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的龙头优势地位,是几代黑大人努力拼搏的成果。我们在前辈积淀的荣耀和光环里获得了成功,更要为传承这份荣耀并创造新的辉煌而加倍奋斗!”
脚下的路还很长
北京归来,全国大赛优胜者的头衔让三个女孩在校园里小有名气。“你们一定有许多粉丝吧!”当记者抛出这样的问题时,看到的是三双平静的眼眸。三个人坦言,参赛的经历和优异的成绩让她们有机会结识更多朋友,也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动与她们交流。但是,“比赛真正的意义并非得奖,也不是出风头”,王朔代表大家说出了心里话,“对我们来说,比赛是一个既能展现自我又可以学习提高的平台,而全国大赛代表着更为广阔、拥有更多机遇的平台。只能说,我们是幸运的,但绝不会因此而翘尾巴。”“是啊,俄院的每个 学生都有雄厚的基础,我们必须更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王丹在一旁深有感触地说。

因为比赛中的出色表现,王朔、刘笑莹、王丹三位同学有机会公派出国留学一年。对此,她们各自有着冷静、审慎的思考。已经确定被报送研究生的王朔、刘笑莹在09年9月份曾放弃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只因她们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期待着一次厚积薄发”;而09级学生王丹则表示,对于这个绝好的机会,她“还在考虑”,“虽然出国留学可以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所学付诸实践,深入了解异域文化,但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
“学习语言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可以说学无止境。”当被问及接下来的打算时,三个人再一次意见一致,“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用学业上的进步回报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回报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