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奉献而精彩,社会因关爱而美好。2010年10月张传亮同学为拯救一名不知姓名的白血病患者,果断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更是爱心的传递。张传亮常说:“我们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它的宽度,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们能活多久,而在于我们是不是只为自己活。”当那位孩子面对生命的渴望和拯救的期待时,张传亮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更没有拒绝!这就是一名普通的黑大大二学生张传亮,他以无怨无悔的奉献铸就大爱,以无比高尚的情怀描绘生命接力的画卷。
胸怀理想 立志成才
张传亮同学系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广播电视编导艺术专业四班学生。入学以来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思想积极进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深受师生好评。
张传亮是一名有着远大理想的学生,对专业非常热爱,立志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努力学习基础知识,积极拓展素质水平,因为他深知只有今天的辛勤付出才能换来明日的硕果累累。除了平日的正常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到黑龙江省电视台实践,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他能力突出,素质过硬,作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大一一年来,他工作踏实,方法得当,每一次工作都能得到全班同学的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全校的团日主题活动评比中,他精心编排、匠心独具的将文艺表演和主题讨论融为一体,全体同学出色的表演和发挥,给在场的全体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获得学校评比一等奖。张传亮特长突出,才华横溢,其独具特色的变脸表演赢得了全体同学的赞誉;在多次演讲比赛中有出色发挥,并获得奖项。他与同学相处融洽,充满热情,大家总是被他的乐观精神所鼓舞;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对有困难的同学他总是竭尽所能,大家被他的助人事迹深深感染。张传亮作为黑龙江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时刻以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己任,在大灾大难面前张传亮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他第一时间组织同学为灾区捐款,尽管自己家境贫寒,身为特困生,但他仍然带头慷慨解囊,贡献力量;当学院同学因重病需要照顾和帮助时,虽然他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而奔波劳碌,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仍然挺身而出,奉献爱心。
自强不息 乐观向上
张传亮同学父母均为农民,由于家境贫困,他入学时便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学校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利用闲暇时间经常打工助学,坚强的他从未间断过实践助学活动。由于家中还有姐姐在读书,懂事的他很少向家中要钱,并尽自己所能为姐姐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帮助。张传亮平时生活勤俭,穿着朴素,在生活方面不与同学攀比,从不铺张浪费,坚持过简单的生活,做真实的自我。得到国家助学金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好、管理好这笔钱,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有用的对才能对得起国家的关心和培养”。 早早接触社会的他,比其他同学都更深切的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种经历也让他感受到在困境中得到他人援助时的温暖,正因如此,他心中援助他人,回报社会的信念越发的坚定。在特困生队伍中,张传亮同学与大家互助互爱,乐于奉献,当有勤工助学机会时,他总是先把机会让给最困难、最需要的同学;当得知好的岗位时,他总是带着同学一起参加,共同分享。

张传亮对国家和学校的帮助,充满了感激之情,“虽然现在力量有限,但我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今天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努力,争取早日具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去回报社会”。这就是张传亮对感恩意识的深刻理解,也正是饱含这种感恩之情,他果断的做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大决定。
爱心传递、回报社会
早在2006年,还是高中生的张传亮,就勇敢的申请加入了黑龙江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并进行血样采集,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并时刻准备捐赠造血干细胞拯救病人生命。几年来他一直热衷公益事业,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圣诞节,张传亮都会和志愿者们一起到医院看望白血病儿童,为他们带去自己精心准备的节日礼物,并献上精彩的文艺演出;2008年张传亮在松雷商厦为身患白血病顽疾的儿童“小月月”组织了募捐活动,为她托起生命的希望;不仅是自己身体力行,同时还坚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活动,在大学、在社区,都能看到张传亮忙碌的身影和灿烂的笑脸,以此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帮助白血病患者的行列之中。
进入大学后,张传亮同学的社会责任感愈发强烈,回报社会的信念更加执着。在2009年入学之初,他就加入黑龙江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爱心公益事业,先后组织全校同学在校内服务血站多次无偿献血;2010年春与黑龙江省红十字会联系,使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工作进入校园,走近学生。在张传亮的影响下,阳光志愿者协会迅速壮大,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无私奉献的爱心事业之中,这个充满了爱心的团体在义务献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很多爱心活动中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洋溢着青春激情的志愿者们已经形成校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经历长期的志愿服务工作,张传亮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2010年8月当得知自己的白细胞抗原基因位点和江苏省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6岁男孩配型成功,希望其为该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张传亮在惊讶之余,未经迟疑就欣然答应捐赠。因为张传亮深知,目前,非亲缘关系的白细胞抗原相匹配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配型成功的微小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希望。“我为自己有机会延续他人生命而感到幸运”,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无私的真情。
张传亮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是父母的寄托和希望。由于不了解有关医学知识,家人一开始对张传亮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太支持,“你身体本来就弱,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到时候留下后遗症怎么办?”由于担心,母亲在家里担心得流泪,父亲强烈反对。其实张传亮不是不知道母亲的疼爱,不是不知道父亲的担忧,不是不知道过程的痛苦;但在无助的生命面前,在苦难的家庭面前,在良知的感召面前,张传亮毅然选择了挽救他人生命,奉献自己的爱心。在他和医生一起耐心的说服下,最终取得了家人同意,家人的支持使他在奉献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此次捐献的成功,是我校捐赠的第3例,也是黑龙江省建立骨髓资料库后的第47例。
张传亮同学关爱他人生命、无私奉献的爱心义举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更加体现了黑龙江大学学子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作为黑大优秀学子的代表,张传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创先争优的观念,用激情热血阐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这不仅是爱心公益事业的新成就,更是黑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新骄傲。他关爱他人、热爱生命的高尚品质;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崇尚科学、挽救他人生命的热情和勇气,定将鼓舞着我们每一个黑大人在回报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闻传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