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教书育人,绽放在三尺讲台的幸福——访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敏老师
2012-06-19 13:33   审核人:   (点击: )

她说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她的工作是使得每朵花都开得艳丽;

她说做大学生真心喜欢的老师是她终身的追求;

她说要衷心地感谢学生,是学生使她每天都享受着一个老师的幸福!

她倾尽青春打造对学生人生影响最大的课程,在三尺讲台上绽放幸福。她就是我校教学工作顾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敏老师。 

三尺讲台,执着坚守

袁敏老师1984年留校从事思想教育工作。从教近30年,她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把自己的幸福系在三尺讲台上。

“我理想中的大学教师是具有高尚人品,广博学识,现代时尚,充满活力的。”回忆初登大学讲台的情景,袁老师无比兴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袁老师也是做足了功课。经常在学期初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期末再次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后的收获,以及对本课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为了让课堂更加吸引学生,她会投入大量精力搜集素材制作课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达理论观点,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的事迹以及具体例证来理解有关理论,因此她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

同时,在学生眼中,袁老师更是一个时尚达人。博客、人人网、Email……只要有学生活跃的平台,袁老师都会参与其中。“现代化的手段可以使书本知识变得立体鲜活。”袁老师说,思想政治教育课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仅仅依靠课上是不够的,要让学生每时每刻接受熏陶和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家庭哲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多年来,袁老师坚守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年均教学工作量达到360多课时,大大超额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现在,她又积极开设选修课,开设的《女性成功学》填补了我校的空白。“袁老师的课太抢手了,高分竞买都可能抢不到。”谈及选修袁老师的课,许多学生这样“抱怨”。

多年的沉淀也让她满载荣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以来全部是A级,多次获得学校“教书育人积极分子”称号,2001年获学校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连续三次获得黑龙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在《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近30篇,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教材10多部。

多年的辛勤耕耘不仅得到学生和学校的肯定,袁老师在社会上也是小有名气。目前,袁老师为黑龙江省女性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主讲教师,哈尔滨讲坛特聘教授,“生活知道网”特邀专家,哈尔滨市女性素质教育名导师。她说,她将课堂搬到了课外。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面对袁老师取得的成绩,同事多年的杨蓓老师说掌声与荣耀背后是她辛勤的努力与付出。“多年来,袁敏始终以饱满的激情,耕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三尺讲台上。可以说,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节课上,她倾注全部的才情和责任在每一学期当中。她把全部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她所热爱的学生。”

以身作则,HOLD住学生

“在学生面前她永远是个充满激情、阳光与活力的师长和朋友!”

“讲课风趣幽默,激情飞扬,她用心灵感悟我们,用真情打动我们!”

……

打开百度百科搜索“袁敏”,类似的评价会看到很多,那么是怎样的“魔力”吸引着学生,征服着学生呢?

“我从事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说心里话,理论课学生不喜欢听。”袁老师说许多同学把思修课看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为了把课程讲好,她把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每一节都录像,并认真回看,反复推敲,不断丰富完善。“我每天上课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进教室,和学生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袁老师说,了解是教育的起点,没有了解的爱,只能是盲目的爱,“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

“每一节课下来我们都会被袁老师精彩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为我们精心准备的课件吸引。”由于贴近大学生,学生们都很喜欢袁老师的课,甚至有的同学提前到教室占座,认为每周一次课太少了!“第一次让我期待着去上课,您的课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我而不是捆绑,又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充满力量而又感慨万千,真正学到了有益的知识”。在给老师的回馈中,一位同学写道。

在同学眼中,袁敏老师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生活中永远充满阳光。据同学说,袁老师的腰部曾经做过手术,只要站的时间久了就很容易感觉到疼痛,但是袁老师从未坐着上过一节课,代替的是灵活的动作和满面笑容……“袁敏老师授课方式灵活,语言通俗易懂,课上讲的就是大家想了解的,在笑声中我们收获颇丰,袁老师的课已经成为每周的精神动力”。温雅婉约,娓娓道来的袁敏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上大学时,总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虚无的,但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它的确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告诉了我人生该何去何从,这也许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门课程了”。毕业多年的一位同学,回顾起大学时期的学习经历,仍不禁感慨。

面对学生的赞誉,袁老师却很是冷静。她说,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肩负着教书与育人两付重担,教师只有对学生负起责任,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又要用崇高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这样,袁老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予学生。

“行动是最美的誓言。”袁敏老师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表率,用行动回馈学生期待的目光。

无悔付出,收获幸福

从1984年留校任教,30年的光阴已过。袁老师戏言自己已经从小姑娘变成了老太婆,但是她却无怨无悔,她热爱课堂,是学生让她有一颗年轻的心。“我比同龄人年轻,比年轻人睿智。”

的确,袁老师确实“年轻”,不仅在课堂上与学生打成一片,欢声笑语不断,课下也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袁老师开通了博客,还专门设置了“师生交流”板块。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用真情打动学生。也有同学时常给袁老师发送电子邮件,学生们愿意向袁老师倾诉苦闷、袒露心声。

有一次,袁老师像往常一样打开邮箱,可是映入眼帘的“救救我!”三个大字让袁老师惊呆了。“这个学生怎么了,她到底有什么难处,我能为她做些什么?”袁老师百感交集,她迅速地回复邮件:你能和我说说吗,我能帮助你吗?没多长时间,这位同学给袁老师发了一封六千多字的邮件,邮件中包含学业的压力,恋爱的困惑,室友关系的处理等方方面面,字字包含着对现实的无奈。袁老师逐字逐句地看完,逐一回复,并找学生面谈,最后,学生的心结解开了,感动地回复“我的未来不是梦”。“尽管花去了我许多时间,但能给学生以帮助让我很欣慰。”袁老师说真心爱学生,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她从来没有拒绝过学生的求助。她常常跟学生讲“无论你做过什么,在我的眼里都不会轻看你”,学生有什么话也愿意与她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仅有爱是不够的,理性才是教师爱的方向。对同学悉心呵护的同时,袁老师也严格要求学生,“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她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严而有方、严而有理、严而求恒、严中有情。让受批评的学生从心里明白:批评仅是对缺点错误的指正,绝不等于老师不喜欢你,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好学生。“在我的眼睛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我的工作是使得每朵花都开得艳丽。”袁老师说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让每个学生都能昂起头来走路。“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尊与自信。”

让学生成长的同时,袁老师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认可和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份快乐源于对职业和学生的热爱。在袁老师的眼中,教师的职业,并不仅仅依靠丰富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依靠这种或那种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有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爱心。“只有把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合格的教师。”

“真正尊重学生,真心欣赏学生,真情帮助学生”。袁老师说,走上那三尺讲台就要将自己交付给学生,也是学生使她享受着一个老师的幸福!

有人说,袁敏老师是幸运的,安身立命的职业恰好是她的兴趣所在;

有人说,袁敏老师是成功的,从教多年,她收获了荣誉与褒奖;

可是,她却说自己是幸福的,幸福于永远与20岁的人在一起,使她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我的幸福来源于学生的无私,愿我的学生都做一个自足的、知足的、独特的、最好的自己!快乐生活,珍惜每一天!做一个懂得感悟人生,懂得热爱、懂得感恩、懂得责任的人!”(责任编辑:张笑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