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是每次最后一课的时候,他都会写在黑板上的话语。
“失误其实也是一种教育,一种特殊的经验。一个人经历的失败越多,他的经验就越丰富,做人也就越成熟,能力也就越强。这样的人,只要他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就一定能成功。”这是他给学生的寄语。
他是来自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赵鹏老师。从教十七年,他用激情成就了梦想,将青春奉献于教育,铸就了辉煌!

春风化雨润无声
赵鹏老师1994年毕业于我校计算机科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十七年的教育生涯。本科毕业后赵老师就留在了学校,进行了很多项目的编程,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经验。赵老师说:“这些经验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在我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他们融入到枯燥的学习内容中,很好地吸引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赵老师说这些宝贵的经验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拉近了他和同学们的距离。
在赵鹏老师的课堂上,经常有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你上课那么有激情?”赵老师就会半开玩笑地回答:“我不上课也这样!”是的,一位有激情的老师会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所学内容,会让学生们觉得其实学习也没有那么枯燥。赵老师说,尽管有些课程他已经讲过近十年了,但每次讲课前,他依然会精心备课。“每当我走进教室,站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只有有激情的教师才会教出有激情的学生!他们步入大学,我要对的起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知识。”赵老师说,作为老师要有教学魅力,上课风趣幽默。“学生喜欢你,才会更加努力地学好你这门课。”
“每一个学期,都要为自己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并尽量让目标高一些,即使后来目标没有完全达到,但实现目标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自我提升,也是人生中的宝贵经验。”
“面对就业压力,期望目标不要太高,先就业再择业,历练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学会思考。闲下来的时候多思考,不仅能使你更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在学习的时候多思考,才能懂得所学知识的用途以及为什么要学习;思考能使脑力提高,思考能使你更加睿智。”
这些都是赵老师给学生们的寄语,无论选择考研还是工作,无论你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还是即将走向社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同学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赵老师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每次课前,他都会先给同学们看看项目成果,那些优美的界面,设计精良的软件,他们是怎么来的呢?同学们有了兴趣,自然会很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说到赵老师的课堂,2009级学生崔骁鹏告诉记者:“赵老师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我总是会记得特别深刻。每讲到一个知识点,老师都会把自己的项目经验传授给我们,告诉以后的用途;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师还会引用一些实际例子加以阐述,清新明了;讲课过程中赵老师偶尔也会来点小幽默,但又不会太活跃,所以,赵老师的每一堂课我都觉得很轻松就上完了,有时还会觉得意犹未尽,而知识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印刻在了脑中。”有着相同感受的不止崔骁鹏一个,2009级的宋艾琪也告诉记者说:“赵老师的课很生动、具体。老师会把每一个词汇都给我们展开来讲,不懂的概念也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释,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凭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颗在有限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知识的心,赵鹏老师十七年如一日地在讲台上挥洒汗水,传播知识。
实践出真知
赵老师介绍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只是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掌握应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很多学生就会算法的原理清楚,但不能利用语言表述、实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在每掌握一个知识点后,赵老师都会根据该知识点为学生留应用性比较强的思考题目和上机题目,并要求学生独立设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并进行编程,这样学生既可以进一步掌握、理解数据的组织和算法的设计,还能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链的综合运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完成后,赵老师还会进行整个课程的综合锻炼——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采用项目集成法,完成两个设计题目。赵老师告诉记者:“像一些类似实际项目的课程设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充分锻炼同学们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2004年开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以来,这种和开发实际项目接近的教学组织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课程设计,才使得有些同学能脱颖而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并在日后的就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赵老师指导的毕业生毕业论文中已经有2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名学生荣获校级优秀论文称号。近年来,赵老师还担任了ACM程序设计竞赛中的指导教师,他悉心为参赛同学传授经验,经常鼓励同学们参赛,一来增加实际经验,二来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记得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在人类的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赵老师通过自己的激情,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不仅使他们集中精力听课,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有了这种态度和信心,就能在课堂上与老师真正互动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赵鹏老师说:“我愿去做一朵激情澎湃的云彩,在学生需要浇灌时,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干渴的土地和稚嫩的花草。”(责任编辑:张笑雷 记者:吴宇桐 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