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青青子衿悠悠心 拳拳之心殷殷情——访我校77级校友、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阎学通
2011-09-25 11:21   审核人:   (点击: )

2008年6月11日,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就2000年来“一直预测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不会晚于2008年”一事,公开向读者道歉。阎学通教授在文中讲到:“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我一直预测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不会晚于2008年。然而,2008年台湾举行的入联公投和领导人选举,不但没有引发军事冲突,反而伴随的是更加稳定的和平前景。在此,我先要为我预测的不正确向读者道歉”。阎学通教授严谨、负责、坦诚的学术态度,一时间赢得广泛好评。

阎学通教授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如今再一次回到母校,阎教授深感学校这些年的发展巨变。“我们上学的时候,黑大只有一栋主楼,学生不过几百人,住在现在A区的那片老宿舍里。现在黑大比那时大了好几倍,这么多高楼,这么多师生,学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阎教授满怀喜悦地对比着母校的今昔,感慨万千。

“不像你们现在几乎人手一部MP3,我们那时候学外语连收音机都很少,练听力全靠班里的一台录音机。”阎教授如是说。但是艰苦的求学条件没有阻挡住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阎学通曾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度过了九年的劳动岁月,恢复高考后才得以进入大学校园学习。“那时候上大学,不在于学了什么,而是我们终于获得了能够学习的机会。从普通劳动者变成了有思想的人,这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阎学通和他的同学们进入了黑龙江大学,并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海绵一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我们几乎不过业余生活,早上很早起来背单词,晚上自习到深夜,恨不得拿出所有的时间来学习。”阎教授回忆说,那时候班里有一个最用功的女同学,大家开玩笑称她做“钢丝”,来比喻她风雨不误、刻苦钻研的劲头儿。想到现在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们也自称为“某某丝”,“某某粉”……记者不禁感慨,那逝去的年代中珍藏着多么可贵的情怀、多么坚韧的品质!只有这样的情怀和品质,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担得起历史和未来。

1992 年,阎学通从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政治学系毕业,获得了博士学位。在美国的求学经历让阎学通受益匪浅,他说:“美国求学的经历给我最大的启示和收获就是——那里的大学并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而是让你知道什么是错的——这让我学会思考,不要盲从。”在学术界,阎学通教授历来以观点尖锐、逻辑清晰而著称,在美国著名期刊《外交政策》列举的“全球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中,中国有5人入选,阎学通便是其中之一。

研究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对于学术研究,阎学通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而是不断开拓创新,并且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观点,勇于接受公众置疑。现今,中国一些大学里的学术研究氛围稍显浮躁和沉闷,个别大学甚至曝出了论文抄袭的丑闻,对此,阎教授掷地有声地说:“一些人把对成功的评价标准同金钱挂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人不再安心学术。”他说,“我们不能只看拿到了多少科研经费,而是应当尽力用这些经费做出成果。”

阎学通教授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其在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成为我国国际问题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阎学通教授著有专著20余本,其中《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国际关系分析》等著作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国际关系专业的必读书目。此外,他还发表了上百篇有关国际关系的论文和期刊文章,其中部分英文文章发还表在美国、英国、韩国、菲律宾、印度、日本等国的学术杂志上,被国际舆论称为是中国的“新保守主义者”或“新共产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此次回到母校,阎学通教授还专门为黑大学生做了一场关于国际关系和国际局势的专题报告会。现在的大学生关注时事,对国际局势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有时候容易产生不理性的情绪。作为一名在大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阎学通教授对此有独到的看法,他引用了丘吉尔的一句话:“20岁不激进没良心,30岁不保守没脑子。”阎教授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普遍激情大于理性,这并不是什么坏事,重要是要加以理性的引导和疏导。“就像一个孩子爱他的母亲,更多是源自内心最本真的情感。从某一个角度说,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阎学通教授十分关心母校未来的发展建设,在谈到学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他说:“应该加强外国留学生的多元化,广泛吸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这样可以使黑龙江大学的学生多了解世界,更加丰富自己的国际视野。”

得知黑龙江大学也有国际关系的硕士专业,阎学通教授十分欣喜。我校的国际关系专业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对该学科的发展建设,阎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结合地缘来划分专业研究方向只是一方面,同时还要有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兼具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骨干团队。他说:“目前,对于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翻译和梳理在我国学术界还是空白,黑龙江大学可以发挥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出自己的成绩。”

采访过程中,窗外的校园广播里响起了校歌令人振奋的旋律:“我是你昨天的记忆如歌,我是你明天的锦绣如画……”在阎学通的身上,正闪现着黑龙江大学历来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融合,学术自由与民主精神的结合”。阎教他用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和锐意进取的研究精神,写出了骨格挺拔的“黑大人”三个字,更为新一代校园学子做出了精彩的诠释!(责任编辑:王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