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黑龙江卫视文艺频道打造的益智综艺节目《挑战小学生之“最强国学少年”》火遍龙江大地。舞台上“身怀绝技”的小学生让人禁不住赞叹,坐在评委席上的我校文学院刘冬颖教授,也用她渊博的学识、温柔的点评和“根本停不下来”的个人魅力指引着小选手前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龙视文艺频道《挑战小学生之“最强国学少年”》节目宣传片
节目中,刘老师始终保持着微笑,面对稚气可爱的小学生,她从不批评或是呵责,而是用平等的姿态去尊重每一位选手,给予他们建议,希望今天的“小选手”可以成为明天的“大栋梁”。
在解读国学经典时,她温婉的语调,优美流畅的语言,好像能将人带入一个宁静美好的国学世界。刘老师在每一期节目中的点评总是充满了深远的意味,她曾说“如果明天是一幢高楼大厦的话,那么今天就是决定那幢大厦高度和寿命的基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学习国学,诵读经典,常怀感恩之心,立志做有德之人”。走上电视节目,她只为了传播国学,让更多人了解国学、学习国学,让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根”的力量。
在刚刚收到《挑战小学生之“最强国学少年”》第二季节目组的邀请时,刘老师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因为在她的眼中,学问乃天下之公器,知识分子就是为社会服务的,“有一个舞台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国学是再好不过的了”,她说。最好的言语就是行动,她用身体力行让人明白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应该流淌着国学细胞,而不全是“ABC”的西方文化,“时代越进步,就越需要经典的力量,传承经典是每个国人生来的使命”。

试验班举行学术型读书会 刘敬圻老师、刘冬颖老师与同学们一起
虽然在节目中刘冬颖老师面对更多地是小学生,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与她朝夕相伴的则是大学生群体。在学校里,这位学生心中的“女神”老师也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国学的传播和普及,她觉得国学教育应该跟得上大学生的步伐,用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如微博、微信等来传播国学经典,这样的话,只需手指轻轻一滑,国学经典便可尽收眼底。
自2012年起,刘冬颖老师担任我校汉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三年来,她坚持与所有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用自己的全新思维和视角打造不一样的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许隽超教授做客读书会
现在,试验班已成功举办了莫言作品、余华作品、迟子建作品、余秋雨作品等30多期读书经验交流会,交流会早已成了同学们眼中交流思想、认识自己的“盛会”。在去年的端午节,刘老师带领着试验班全体同学开展端午汉服吟诵活动,顿时校园变成了寻访古诗词的世外桃源。她还亲自依据古书记载,还原古谱,登台献唱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词《玉蝴蝶》,技惊四座。不仅仅是教学,刘老师指导下的试验班学生在科研方面一样优秀。截至目前,在2011级、2012级和2013级试验班学生中,共有2人成功申报国家级学术创新项目,4人成功申报省级学术创新项目,多人申报成功校级学术创新项目……

刘冬颖老师陪同学生侯考俄语口试
刘冬颖老师在试验班同学们的口中是“冬颖之明,岂止于星”。对于同学们来说,她深厚的学术修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具有灵性的才华,是每一名学生的前行路上的榜样。如今,刘老师每日在微信上推送的“国学知识”和“人生哲学教育”已经成为学生期待的必读内容。这位国学经典的传播者就这样行走在每一个黎明和黄昏,简单朴实,却有铭心刻骨的力量。
刘冬颖教授,现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公开出版《〈诗经〉变风变雅考论》、《出土文献与先秦儒家〈诗〉学研究》《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中国古代才女诗词》《中国古代边塞诗》等15部专著1部译著,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省社科一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政府特贴专家、首批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人才、黑龙江省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
刘冬颖教授始终热心公益,致力于国学普及,其国学普及著作不仅在国内反响热烈,而且已在海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中华书局2010)一书列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厅评审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项目,国家支持翻译为韩语、俄语,在海外传播,并获“全国百部优秀社科普及著作奖”。《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中华书局2013)一书出版了台湾繁体字版、香港繁体字版;在黑龙江电视台《最强国学少年》节目等广播电视媒体普及国学,在大众中反响热烈。因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所做的贡献,被评为2011全国首届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图片由文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