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女夫子,独立‘长江’头”。这是2013年杜桂萍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喜讯传来时,同窗学友为她所赋。作为我省人文学科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用独领风骚形容其贡献实不为过;然而,了解杜桂萍的人却能读出其中更深的蕴意:“校园常清静,桃李无日休”;“半世翻故纸,心与古贤游”——她的成就源自坚守,坚守师者的信念与学者的孤独。

治学:严谨求实,养成学术名家
博采众长、兼学并蓄是杜桂萍的治学风格,也是她学术体系的精髓所在,由此折射出她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为扎根于龙江的女性学者,她在学术上的成就有外行难解的苦辛,也有让同行格外尊敬之种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以后两次受聘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她在中国戏曲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海内外学者称赏;对明清文学与文献的探索,借助所倡导的文献到文心理念的有效实践而为同行瞩目。
办刊:追求卓著,打造学术精品
如果说编者的风格与刊物的风骨总是相得益彰,那么,致力于打造学术精品的《求是学刊》则是追求卓越的办刊人杜桂萍最恰如其分的事业注脚。
结合时代要求以及《求是学刊》发展使命,杜桂萍提出了以“内涵建设打造学术精品、以特色办刊引领学术研究、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办刊理路;带领《求是学刊》同仁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由她亲自设计、主持的“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系列专栏、“当代文学思潮前沿问题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以及“美学研究”系列专栏等更是在高校期刊界独具特色,走在前沿。她坚持学术探讨的开放性,积极拓展海外作者队伍,形成了国际化的编委会、审稿机制以及同行评议制度。她重视纸媒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主持建设了全新的《求是学刊》网页,完善了在线投稿、审稿系统,实现了电子期刊的在线阅读。
为师:温良宽和,提携后学成长
讲台上的杜桂萍博学且优雅,肃穆的文史钩沉在她的娓娓讲述中总能生发出行云流水般的特质。走下讲台,她朴实,真诚,古道热肠,平易近人,如良师益友般令人如沐春风。
杜桂萍没有忘记打造学术人才的师者使命,对学生的悉心指导首先落实到学术理念和治学门径方面,而对为人为学的严格要求往往令门下弟子敬畏不已。一名博士生家境艰难,孩子患有疾病需经常住院治疗,杜桂萍每每慷慨解囊;发现这名学生在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方面的困难,她把自己全新的笔记本电脑借给他。“你可以一直用到毕业”,一句温暖的叮嘱是举重若轻的呵护,是深沉无私的支持,更是用心良苦的师者情怀和拳拳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