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新闻网!

许迪:最初的情怀 永恒的动力
2014-09-03 08:09   审核人:   (点击: )

“爱,公正,奉献,耐心,恒心,责任感,积累,创新,与学生一起成长……但最重要的是‘爱’”。2006年,刚刚走上辅导员岗位的许迪在工作日志的扉页上这样写道,这是她所理解的职业关键词,也是她对自己的期许。八年过去了,“老辅导员”许迪凭借丰富的阅历、经验早已成为新晋辅导员心中的楷模和榜样,但每当遇到困境、压力,她仍会一遍遍重温当年扉页上的话。

最初的情怀,是她永恒的动力。 

生涯规划指点迷津,独辟蹊径助梦成长

2008年1月,应《共同关注》栏目邀请,许迪和她的学生陈顺达参加了央视“圆梦•梦圆”大型晚会。站在聚光灯闪耀的舞台中央,身边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和专程来看望“支教哥哥”的贵州受助儿童,陈顺达一如既往地诚恳、坚定,他说:“我要把慈善助学的路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台下的许迪与现场千余名观众一同鼓掌,流泪。作为老师,她的泪水中除了感动,还有骄傲和自豪;而她的赞赏,也不只为“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芙蓉学子爱心公益奖”、“中国青春梦想奖”等等属于陈顺达的沉甸甸的荣誉,更为他兼济天下的情怀与奋斗,以及师生携手走过的成长之路。

陈顺达是许迪带的第一届学生,尽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仍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假期深入西 部开展助学调研,甚至打好几份工去资助素不相识的贫困儿童。许迪喜爱并欣赏小陈心怀感恩的品质,但也同样为他学习基础弱,以及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做慈善的现状感到担忧。而这份担忧,很快就被一张多科专业课不合格的成绩单所印证。

“老师,我曾经做梦都想离开大山,走进大学的校园,可现在我却并不幸福,我忘不掉山里的孩子,我必须帮他们才能安心!”那天,紧紧攥着成绩单的陈顺达讲了很多,他的童年、他的家庭、他艰苦异常的求学之路,更多的是他心心挂念的还在贫穷与闭塞中苦熬的西部儿童。许迪形容当时的陈顺达——明明自己还是个孩子,却揣着那样一颗大爱慈悲的心;明明在憧憬梦想,却仿佛诉说着一个无比悲壮的决定。就在那一刻,她下定决定,要为这个美好的梦插上翅膀。“只有拥有知识,才是真正的强大和富有;只要肯努力,‘完善自身’和‘兼济天下’你都能做得到!”许迪拿起那张被揉皱的成绩单,充满信心地说:“顺达,老师会一直支持你!”

没几天,许迪就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助人•助学•助梦》方案,从陈顺达学业提升、志愿服务推进、助学活动组织、经费物资筹措等方面作出精心设计和筹划:她动员陈顺达所在班级的班长、支书、学委组成课程辅导小组,帮助他补习之前落下的专业课。她积极联络校内外各类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陈顺达的事迹,并先后策划了“榜样学习•传播爱心——陈顺达事迹报告会”、“榜样力量——党员学习陈顺达事迹座谈会”、“传递爱心•同筑梦想——迎奥运爱心传递,陈顺达走进秋实中学”等活动;由此,校园内外不仅掀起了一股学习陈顺达的热潮,同时也感召了越来越多来自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助学支教事业中。她积极助推学院建立起顺达爱心基金,多方奔走,当年争取各类资助十余万元。

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在助学公益活动中贡献突出且学习成绩合格被保送研究生,号召并凝聚起一支分布在全国70余所高校和西部中小学以及政府部门的千人支教大军,为西部贫困儿童募集价值百万元的助学物资……曾经,攥着那样一张发皱的成绩单、为了助学支教不惜孤身启程的陈顺达,也许并未把梦想描摹得如此真切和厚重——“老师,谢谢您!”走下“圆梦•梦圆”的舞台,陈顺达把怀中的鲜花献给许迪,“我希望有一双向您一样温暖的手,托起更多孩子的梦!”

润物无声守护心灵,以情浇灌温暖人心

“对辅导员老师来说,记录下学生成长、变化的点点滴滴,不仅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许迪把她的喜悦和成就记录在厚厚的几百份“爱心档案”中。爱心档案,是为学业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和有其他问题的学生建立的个人档案,内容包含学生基本信息采集表、生涯规划书和其他相关材料。一份档案少则十余页,多则上百页,是学生成长成熟的生动写实,更记载了她对学生深沉的爱与责任。

翻看心理问题类目下的学生档案,谈话记录中不乏令人精神紧绷的语句:

“小东:老师,我的心魔复生了!”

“小王:老师,妈妈斥责我怎么不死呢,这句话萦绕在我耳边,唯有站在天台的这一刻才能让我安静。”

……

学生的信任让许迪感动,而这些带着疼痛与挣扎的倾诉更让她心疼。为此,她逐一研究案例,开展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实态的UPI测试;通过一对一约谈、共同拟定学习生活计划、开展团队训练活动等帮助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打造积极的互动渠道和健康的学习生活模式;她坚持开展家访调研,以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并通过记录评奖评优情况、征集家长来信等方式建立软激励机制。一份爱心档案,就是一年365天不间断的爱心传递,凝结的汗水与心血是无法统计估量的,但许迪从无怨言,亦不觉苦累。在她看来,让陷入阴霾的青春的心灵重新看到光亮,感受到温暖,再没有有比这更有意义、更美好的事了。

重建心理健康并非一朝一夕,许迪像一个耐心的园丁守护着一棵棵小树拔节抽枝,向阳生长。“我不会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受到伤害,老师,我会好好的!”这就是曾经爱心档案中的小东,她逐渐坚强、乐观起来,国家奖学金和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是她交给自己的成长答卷,更是送给“老师姐姐”最好的礼物。爱心档案中,学生们常常把许迪叫作“老师姐姐”——“您能让每一段酸楚的记忆幻化成美好的回忆,您是魔术园丁,能让每一棵枯萎的树苗结出丰硕的果实。

据统计,多年来许迪建立爱心档案458份,与学生谈心谈话3000余次,家访行程千余里,组织开展团体训练近百场。

励学笃行争做楷模,立德树人甘于奉献

熟悉许迪的人,都会被她的笑容所感染,那样的爽朗热忱,让人发自内心去亲近和信任。来自领导、同事以及学生们的认可从未让她飘飘然,反而越发勤勉、谦逊地对待工作。八年中,她有四年负责新生工作,两年负责毕业生工作,都是学生培养的关键时期,重担在肩;她的婚假只有一个上午——恰逢七十年校庆,婚礼前一天她还在机场等候前来参加庆典的校友直到深夜,换下嫁衣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把大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以实际行动做青年学子担当有为的楷模,她所带的会计五班被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近三年她所负责的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校十佳志愿者协会,所带的志愿服务队先后获校优秀社会实践分队、校明星志愿者服务队,近50人获得各类省级、校级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她一手创建的顺达服务队至今依然活跃在各类助学、助困的爱心帮扶及志愿服务活动中,截至2013年顺达爱心基金共为各类公益活动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撑三十余万元;她以智育人,创新求实,多次熟练运用霍兰德六角形模型和MBTI测试帮助青年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书;她与时俱进,勤学不辍,先后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KAB讲师、UCT高校生涯导师,成为学校首批两课教师,发表论文4篇,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10余项。

许迪说:“心中有爱,就会有无穷的能量”,“像对待全世界最贵重的珍宝一样去守护学生的心灵和梦想,这是我憧憬并践行着的最好的爱”……怀揣这份爱的辅导员许迪,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

关闭窗口